《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监测公报》发布园区荒漠化面积减少植被生态质量继续趋好近日,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、省气象局联合发布《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监测公报》。《公报》显示,园区荒漠化面积减少,与近十年平均相比,重、中和轻度荒漠化面积分别减少31.92%、16.23%和8.12%。为全面反映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,科学制定区域性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重要依据,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、省气象局联合发布了《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监测公报》。《公报》基于地面监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,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2018年草地、积雪、冰川、冻土、河流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行了监测,对土壤墒情、土地荒漠化及植被生态质量状况进行了监测评估,分析了区域内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。
结果表明:园区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,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,平均相对湿度变化持平略减;牧草长势良好,平均产量每亩197公斤,8月达到年最大值,综合评定为“丰年”;积雪面积扩大,较上年度同期增加2倍,积雪日数增加;冰川面积持平略增,与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相比,八一冰川面积略有减少,岗格尔肖合力冰川和团结峰冰川面积略有增加;最大冻土深度与近十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相比,西部地区呈增加或持平趋势,东部地区呈微弱减小;大通河年径流量与近十年平均年径流量基本持平,为26.70亿立方米;6至8月土壤墒情总体好于上年度同期,中部土壤水分增加趋势较为明显;荒漠化面积减少,与近十年平均相比,重、中和轻度荒漠化面积分别减少31.92%、16.23%和8.12%;植被生态质量继续趋好,核心保护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上升趋势略低于一般控制区。在监测评估的基础上,《公报》提出了建立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气象监测体系,健全生态资产核算机制,全面提升当地居民福祉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和区域治理对策,为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及优化管理提供智库支撑。
下一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将不断深化与省气象局合作,加强生态监测科研投入,科学布局生态气象遥感监测网络,完善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体系建设,全力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研高地。(记者叶文娟通讯员宋晓英)。
本文来源:bat官方网页版-www.esjhj.com